新闻动态
News Center

广东把心理治疗纳入医保,我们该怎么做?

2021-05-17

据《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调查:当前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73.6%的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人有16.1%,而心理健康的人仅占10.3%。

焦虑症、抑郁症多发,人们得“心病”的比例逐年增高,但这些疾病的识别率以及就诊率却仍然十分低。人们不去看病有着多种多样复杂的原因,治疗费用肯定是其中之一。

#1、广东把心理治疗纳入医保

为了让心理健康问题及心理疾病得到重视,让更多人得到心理治疗。近日,广东省医保局发布消息称 # 广东把心理治疗纳入医保 #

微信图片_20210517161446.jpg

这在全国亦是首次

立足于患者,正式将心理治疗纳入医保,是提高民众心理健康的良心之举。其实,这也是响应国家政策号召的有力举措。

早在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后,国家卫健委就印发了《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这是第一个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宏观政策性指导文件。11.png

国家政府公务平台公开信息

文件指出,要大力发展各类心理健康服务,各行各业普遍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为在职、在校人员、社区群众等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2、为什么要重视心理健康?

①有利于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祖国医学认为,“病由心生”,即认为疾病的发生与“情志”有关。大量心理学和医学研究以及众多人的实践也表明,人的心理与生理不仅密切相关、相互影响,而且心理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也就是说,不少生理性的躯体疾病是由不良心理因素引发的。

如常见的高血压,虽然其发病机理目前还不完全清楚,但精神紧张、情绪压抑、心理矛盾冲突多等因素可导致高血压已被相关研究证实。有些人虽然按时量血压、规律服用降压药、坚持限盐,但血压依然控制不理想,心理问题是重要原因

此外冠心病、老年痴呆症、失眠症、厌食症、慢性呃逆、突然性斑秃、阳萎、痛经、皮炎、癌症等多种病症都与心理因素有关。还有一些疾病诸如神经类疾病(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等)本身上就是心理或精神上的障得。因此,可以说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前提,要养生先养心,要想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必须先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②对家庭、社会安全有着极大影响

在这个空前发展的现代化社会,每个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病人像患有感冒的病人一样普遍。国内外的实践表明,心理疾病是威胁个人生命健康的大敌,是破坏企业组织效率的大敌

11.jpg

电影「华尔街之狼」剧照

职场人精神崩溃、女性产后抑郁、青少年学业压力大……种种的心理问题导致很多人失去了生命。保守估算,中国每年自杀死亡的人数已达28.7万人,每2分钟有1人死于自杀,8人自杀未遂。

如果员工心理健康存在问题,会导致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的下降,使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度降低,还会引起大量员工离职现象,甚至引起企业安全事故的发生。

企业管理层的心理问题更可能导致决策失误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特殊行业员工如警察、餐饮服务人员、地铁司机、公交司机等职业的心理问题甚至还可能给社会和环境造成灾难,给企业和社会组织带来严重的形象损失和经济责任。如2020年的公交车坠湖事件(详见公交车坠湖事件,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3、呵护心理健康,我们能做什么?

据调查,对存在心理问题的人来说,90%的患者没有意识到自己患病,因此并未采取措施对心理问题进行干预与治疗,这就导致社会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而在国外,找心理咨询师咨询、做心理治疗,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认知,就像我们去医院看感冒一样平常。

随着社会心理问题的突出,国家和政府已经意识到要对心理问题进行干预。一些企业、单位负责人也认识到关注员工、居民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委托在医疗健康领域深耕10年的海德健康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海德健康从2016年开始就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在心理健康领域布局,针对不同企业、单位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服务,包括:心理测评心理咨询与指导、心理培训、设计心理疏压区、建设心理咨询室、安排三甲医院心理科(精神科)绿色通道等。服务过市政社区组织、大型国企、上市公司等,以专业的服务能力和优质的医疗资源为人们的心理健康贡献一份力量。

11.png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心理问题的出现,是长年累月的负面情绪累计导致,干预治疗的路也必然任重道远。

如果未来各地的报销政策都能够如广东省般普及,或许就会有更多人像去看头疼脑热一样走进医院门诊,去咨询心理问题。

如果有更多的社区、企业、组织等像海德健康服务的群体一样,认识到心理问题的重要性,给予多种心理关怀,或许社会上因心理问题引发的社会事件就会少一些。

正如央视主持人所说:“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身心健康,缺一不可。心理疾病的治疗必不可少。温饱小康可以用收入数字来衡量,但美好幸福的感受却并不能完全由数字来满足。关注每个人的内心健康,才能真正夯实整个社会健康平稳运行的基础。”

健康中国“心”,国家已经不断出台政策激励,如今需要的是社会各组织力量响应号召,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