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套诊室搬进公司,老板最先问的不是“有没有用”,而是“到底要花多少钱”。这两年,我们接触了三百多家珠三角制造企业,老板们几乎把“企业健康小屋解决方案费用”当成了敲门砖。为了让他们心里有底,我把常见支出拆开算给你,顺带把能省的费用也讲透,看完你就能直接拍预算。
先说硬件,一间20平米的小屋,基础配置包括血压计、心电仪、血糖仪、AED、健康一体机和远程问诊屏。走集采价,这一套国产设备一次性投入在5万到7万之间。如果公司人数超过500人,或者想上高端进口机,预算上浮30%就能拿下。房租、装修、网络这些跟着公司原有资源走,多数园区把空置会议室改成健康角,墙体软包加通风空调2万以内就能落地。
真正让老板肉疼的是持续花钱的部分。一名全职护士全年成本约12万,若用兼职+线上医生排班,费用折半。药品、耗材、消毒、年检,每年再准备1万到2万。看上去不少,但只要小屋一年服务1000人次,折算到单次成本也就140元左右,比员工跑一趟三甲医院还便宜。更重要的是,保险公司在企业团险续费时会把“现场急救响应”列为减费因子,保费直接降3%-8%,这就能把护士工资抵消一半。
有些老板担心“花了钱没人用”。我们给一家东莞电子厂做的小屋方案里,把费用掰成了三份:企业掏60%,工会福利金出20%,剩下20%由员工自愿充值体检套餐,结果上线一周就预约满。员工愿意买单的原因是,小屋可以做中医推拿、慢病配药,刷医保个账就行;企业愿意买单,是因为人事部把缺勤率、商保理赔数据拉出来对比,小屋上线6个月后,因病请假天数下降了18%,商保出险率下降了12%,相当于一年省回10万。老板掐指一算,投入产出比1:2.8,当场拍板再开第二间。
如果你现在就想动手,最简单的办法是先租一台健康一体机,租期三个月,租金不到3000元,顺带送远程问诊服务。三个月跑完数据,员工使用率、常见病症、药品消耗一目了然,再决定是否升级为全功能小屋。这样前期“企业健康小屋解决方案费用”被压缩到万元级,老板压力小,员工体验先行,后期扩张也顺理成章。
别忘了,政府也在帮你埋单。广东、江苏、浙江多地都有“职工健康驿站”专项补贴,一间小屋最高补8万;如果公司同时申报“职业健康示范企业”,还能再领3万。这些政策窗口期短,每年名额一放就秒光,我们帮客户抢到过40%的补贴额度,等于把设备钱打了对折。
算完账你会发现,一间健康小屋不是成本中心,而是利润放大器:员工少跑医院,生产线不停;HR做招聘,把“厂内就能看医生”写进海报,面试到场率立刻上去;客户来审厂,看到墙上贴着AHA培训证书,订单审核也更顺利。费用不再是负担,而是把“人”这项最贵资产稳住的最划算投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