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员工健康问题越来越让人头疼,不是今天有人请假去看颈椎病,就是明天有人因为长期熬夜体检报告亮红灯。更扎心的是,这些看似“个人问题”的健康隐患,最后都变成了企业的隐性成本——效率下滑、人才流失、医疗支出暴涨……
仔细想想,现在职场人的健康状态确实不容乐观。长期伏案工作,腰椎颈椎问题几乎成了标配;业绩压力大,失眠、焦虑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体检报告上“三高”和脂肪肝的检出率一年比一年高。但问题是,很多企业对待员工健康的态度还停留在“每年组织一次体检”就完事了,结果体检数据躺在档案里吃灰,员工的亚健康状态却越来越严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说白了,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健康管理还停留在“被动应对”阶段。员工生病了才想起来关心,体检发现问题才临时抱佛脚,既没有系统的健康干预措施,也缺乏专业的健康管理团队。更现实的是,很多老板觉得“健康管理是员工自己的事”,却忽略了员工健康和企业效益之间的强关联——一个长期被慢性病困扰的员工,怎么可能保持高效产出?一个总请病假的团队,又怎么保证业务稳定性?
其实,聪明的企业早就开始行动了。比如有的公司把闲置会议室改造成“健康小屋”,放上智能体检设备,员工午休时就能测血压、血糖;有的企业请专业医生定期坐诊,小病小痛不用跑医院,还能针对体检报告做一对一解读;更有前瞻性的老板甚至把健康管理纳入绩效考核,员工坚持运动、改善指标还能拿奖金。这些投入看似增加了成本,但算算账反而更划算——员工病假少了,效率上去了,团队稳定性强了,招聘时“健康福利”还能成为吸引人才的加分项。
如果你也在为员工健康问题发愁,或许该重新算一笔账:是继续为员工的健康隐患买单,还是主动搭建一个健康管理体系?毕竟,员工的健康状态,才是企业最该重视的“固定资产”。





